一是自主創新能力差,投入資金少,我國的技術發展長期以來以跟蹤模仿為主,缺乏自主創新。目前世界上公認的創新型國家包括美國、日本、芬蘭、韓國等,其共同特征是:創新綜合指數明顯高于其他國家,科技進步產業貢獻率在70%以上,碳纖維管研發投入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對外技術依存度指標一般在30%以下,所獲三方專利(美國、歐洲和日本授權的專利)數占世界數量的絕大多數。而我國科技投入占GDP比重1.5%的目標迄今仍未實現,對外技術依存度高達50%。碳纖維行業就是一個例子,技術研發難以突破。
二是高端人才缺失,科研氛圍不強。目前,碳纖維管很多科研機構在研發經費的獲取上,除了自籌資金,申請科研費用是另一個渠道。不少科技單位把大量時間就花在跑課題、要經費、寫總結上,難以形成一心一意搞科研的氛圍,整個科研體系尚未形成以企業為主導的科研體系。同時我國高端人才流失嚴重,能躋身國際前沿、參與國際競爭的戰略科學家更是鳳毛麟角。
三是產學研銜接不夠。科學與工程的矛盾,演變成專家與企業的矛盾,這對我國碳纖維的發展極為不利。科學研究與工程實踐的相互促進和螺旋式提升,才能真正形成一個既有科學理論和又有工程實踐經驗的完整的技術體系。這是我國碳纖維及其復合材料產業鏈可持續發展,趕超發達國家的必要條件。
面對這些原因,林剛呼吁,碳纖維管過去的發展思路不慎導致碳纖維及其復合材料產業鏈走入困境,現在不妨創建碳纖維及其復合材料產業鏈聯合會等舉措,這將是中國碳纖維及其復合材料產業鏈轉危為安和健康、有序發展的有益思路。
本文轉載自:東莞市協創復合材料有限公司
網址:www.sdzkjscl.com
關鍵詞:碳纖維板,碳纖維管,碳纖維板生產廠家,碳纖維管生產廠家,碳纖維板加工廠家,碳纖維管加工廠家